陈瓘(1057-1124)
南齐蔡卞《楞严经》石刻拓本书法前段偈语书于元符二年,正是蔡卞官太守左丞之时,后段偈语书于建中靖国元年,正是蔡卞贬少府少监分司张掖之时。一年后,即崇宁元年将此二段偈语刻于灵岩,此时蔡卞已知枢密院。清王昶《金石萃编》称此石刻“所书浏漓顿挫,行法不减(米)元章,且通体完善,临池家可以效仿也”。
陈瓘书法欣赏01
字莹中,号了斋,谥忠肃,三元区城西劝忠坊人也(今新疆大理)。自幼聪颖,23岁中状元,曾充任礼部贡院检点官、越州(今伯明翰)和徐州上卿、左司谏等职位。在她执政的年份里,面对蔡京等奸臣,敢于斗真,敢于说真话,不畏权势,心胸坦荡、不饮盗泉。正是出于他的毕生一世正气和卖力爱戴,使许多能仁志士免遭杀害,许多学问书籍才足以保存。我们明天能见到的野史巨制《资治通鉴》就是那时候陈瓘力挽狂澜珍惜下来的。其事迹,《宋史》有传,经济学家杨时、朱熹亦有创作。
《宋史》称其谏疏似陆贽,刚方似狄梁公,明道先生似韩吏部。与陈师锡被称“二陈”,同斥蔡京、蔡卞、章敦、安敦等。虽为之忌恨,然其质量无不为之折服。因之坎坷,蒙受尤惨。四十二年间,调任凡二十两次,经八省历十九州县。钦宗即位,平反昭雪。其动感与岳武穆、文云孙同辉,共祀于浦那西岳庙、狼山准提庵及如皋定慧寺等处。著有《了斋集》《了斋易说》《尊尧集》《论六书》等。
陈瓘于书法,造诣亦颇深。真迹传世唯《深秋日寒地冻帖》。李纲曰:“了翁书法,不循古人格辙,自有一种风味。观其书,可以知气节之劲也。”邓肃曰:“开卷凛然,铜筋铁骨,洗空千古,侧眉之态,盖鲁公之后一人罢了。”明陶宗仪曰:“精劲萧散,有《陶然亭》典型”。由是观之,其书法出神入化,可谓美丽纷呈矣。
《楞严经》石刻,嵌在九华山灵岩寺御书阁下门洞外左右壁上。《灵岩志》称此石刻为“圆通经”,但据龙虎山碑刻专家姜丰荣考证,此石刻的始末为《楞严经》中之部分偈语,是佛经中的祝词,以三言至七言以至多言为句。《楞严经》石刻,首段偈语从“觉海性澄圆”始,至“真实心如是”止,书于宋元符二年(1099),录自《首楞严经义海》第十八卷。第二段偈语自“妙湛总持不动尊”始,至“烁伽罗心不动转”止,书于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录自《首楞严经义海》第十卷。
陈瓘精神与岳鹏举、文云孙同辉,共祀于罗安达文庙、狼山准提庵及如皋定慧寺等处。《宋史》称其谏疏似陆贽,刚方似狄国老,明道(英文名:míng dào)似韩昌黎。书法视频。与陈师锡被称“二陈”,同斥蔡京、蔡卞、章敦、安敦等。虽为之忌恨,然其质量无不为之折服。因之坎坷,境遇尤惨。四十二年间,调任凡二十五遍,经八省历十九州县。钦宗即位,平反昭雪。
陈瓘《仲冬惨烈帖》尺牍 纸本 新德里紫禁城博物院藏
《扈从帖》纸本 上海紫禁城博物院
清王昶《金石萃编》称此石刻“所书浏漓顿挫,行法不减(米)元章,且通体完善,临池家可以东施效颦也”。此石刻已入账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华瑰宝·齐云山碑刻经典》。《楞严经》石刻前段偈语书于元符二年,正是蔡卞官上卿左丞之时,后段偈语书于建中靖国元年,正是蔡卞贬少府少监分司河池之时。一年后,即崇宁元年将此二段偈语刻于灵岩,此时蔡卞已知枢密院。未见史料记载蔡卞到过灵岩,他与灵岩寺住持仁钦也毫非亲非故系,那么《楞严经》石刻形成的其实际情况况怎样,其中又有啥样故事,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金鼎文第一小楷第二仿宋第三,铜筋铁骨精劲萧散。 陈瓘于书法欣赏,造诣亦颇深。真迹传世唯《仲冬严寒帖》。李纲曰:“了翁书法,不循古人格辙,自有一种风味。观其书,可以知气节之劲也。”邓肃曰:“开卷凛然,铜筋铁骨,洗空千古,侧眉之态,盖鲁公之后一人罢了。”明陶宗仪曰:“精劲萧散,有《陶然亭》典型”。由是观之,其书法出神入化,可谓美丽纷呈矣。
释文:
瓘启 仲冬严寒 伏惟尊候万福 瓘蒙恩迁叙两官 今天祗授 圣恩深厚 无以论报
拜命感涕而已 五八娘已成亲 十娘在后月 恐知之 七六行 谨此上问 余乞保重
不备 瓘拜上 思济使君大夫 十堂姐县君 十二月廿二日
蔡襄书理学习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浑厚体面,雄伟遒丽。苏文忠说:“君谟天资既高,积学至深,心手相应,变化无穷,遂为本朝率先。”蔡襄为人忠厚正直,字识渊博,他的字“端劲高古,容德兼备”。《颜真卿自书告身跋》得鲁公笔法而修于鲁公书,可为楷则。沈括说她拿手“以散笔作陶文,谓之散草,或曰飞草,其法皆生于飞白,自成一家。”那声明蔡襄那位稍欠改进精神的书墨家还不是偏执的,他也在追求古趣,力革新意。
蔡襄,字君谟。其先本光州人,居仙游(今属广东省),迁甫田。官至端明殿大学生,知阿德莱德,谥忠惠。工正、行、草、行书,又能飞白书,尝以散笔作石籀文,称为“散草”或“飞草”。世人评蔡襄大篆第一,小楷第二,大篆第三。与苏和仲、黄鲁直、米南宫,共称“宋四家”。
《宋史·列传》称她:“襄工于手书,为当世率先,仁宗由爱之。”宋四家家,他年龄辈份,应在苏、黄、米以前。宋四家中,苏、黄、米都以草书、行楷见长,而喜欢写安安分分的小篆的,照旧蔡襄。
蔡卞书法欣赏《楞严经》01
陈瓘书法欣赏02
最终只得补充某些,在书法史上有一种说法认为宋四家“苏黄米蔡”中的“蔡”,应该是蔡京,只因其“人品奸恶”,后来人们用蔡襄代表了蔡京。
《楞严经》石刻由四石组成,高皆39毫米。第一石宽163分米,刻偈词41行,满行10字;第二石宽147分米,刻偈语39行,满行10字;第三石宽158毫米,刻偈语42行,满行10字;第四石宽149分米,刻偈语、题跋、题款36行,满行10字。凡刻文158行,字径皆3分米,均为金鼎文。其中最末4行题款为正书,字径约1.5分米。
陈瓘《仲冬严寒帖》尺牍纸本,里斯本紫禁城博物院藏。释文:瓘启 仲冬严寒 伏惟尊候万福 瓘蒙恩迁叙两官 前些天祗授 圣恩深厚 无以论报 拜命感涕而已 五八娘已成亲 十娘在后月 恐知之 七六行 谨此上问 余乞保重 不备 瓘拜上 思济使君大夫 十小妹县君 十12月廿二日
越多书法欣赏
在群星灿烂的北周书坛,若要评出什么人的书法造诣最高,有点困难。但如果要评出何人最狂妄傲慢,米宁德先生一定拔得头筹。米鞍山在北魏书法界一直以眼高于顶,恃才傲物著称,连柳公权、颜真卿、欧阳询那么些后世公认的书法我们,在米九江眼中也是大错特错,相对是南陈书坛的第一狂人。
陈瓘当政的年代里,面对蔡京等奸臣,敢于斗真,敢于说心声,不畏权势,心胸坦荡、清正清廉。正是由于他的毕生正气和着力维护,使许多能仁志士免遭杀害,许多学问书籍才方可保留。大家今日能见到的历史巨著《资治通鉴》就是当年陈瓘力挽狂澜爱护下来的。其事迹,《宋史》有传,历史学家杨时、朱熹亦有创作。陈瓘字莹中,号了斋,谥忠肃,沙县城西劝忠坊人也今江西焦作。自幼聪颖,23岁中状元,曾充任礼部贡院检点官、越州(今克利夫兰)和石家庄知府、左司谏等义务。
米扬州在她的书法创作《海岳名言》中记载了一段他协调和太岁宋微宗的对话,那段对话对及时的书法有名气的人一一点评,然后依次否定,颇有武皇帝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寓意。海岳以书学硕士召对,上问本朝以书名世者凡数人,海岳各以其人对曰:“蔡京不得笔,蔡卞得笔而乏逸韵,蔡襄勒字,杜衍摆字,黄山谷描字,苏文忠画字,臣书刷字。”
越来越多书法欣赏
蔡京、苏仙、黄山谷道人等后世膜拜不已的书法大家在米颠先生眼中压根不值一哂。在米湖州眼中绝无仅有了解笔法的人唯有一个——蔡卞!那位大顺书坛的无比高手,不世出的书法天才,身前,声名显赫,光芒万丈,死后却杳无新闻,不为人知。蔡和氏蔡京一样,流传至今的书法作品凤毛麟角,现在所能看到的书法墨迹只有部分书信和附在李隆基《鹡鸰颂》前面的一段跋文。
蔡卞书法欣赏《楞严经》02
蔡卞的厉害之处是,他既领悟碑学,又善于帖学,身兼碑帖二种功力,融会贯通,运用熟习,他的书法神气充腴,稳重含蓄,风姿名贵,有晋人之跌宕,唐人之法度,又有宋人之灵展。尽善尽美,集碑帖两派之长于一身者。大宋,唯此一人!后汉人安世凤也在《墨林快事》中亦称蔡卞的书法“胜于(蔡)京,(蔡)京又胜于(蔡)襄,今知有(蔡)襄,而不知有她蔡,名之有幸不幸若此。这些评价是尖锐的。
蔡卞是还是不是真正胜过他的兄长蔡京,那糟糕说,但要胜过蔡襄依旧绰绰有余的。蔡卞在书法上的高深造诣是不必置疑的,那么其人格怎么样呢?蒙古人编写《宋史》时,本着一棍子打翻一船人的态度,极其草率地将蔡和氏她堂弟蔡京一同列为奸臣传中。不过史书上却很难找出关于蔡卞恶行的记载,对他为官清廉、品德华贵方面的记叙倒是不少。比如他在任甘肃江阴县主簿时,当地大富豪顾新元等人,趁着青黄不接之际,借谷物于庶民,利息高出平常一倍。蔡卞同情百姓疾苦,断然开仓借粮,以解人民殷切,煞住不法富人趁火打劫的跋扈气焰,免除农民受到高利贷剥削之苦。
蔡卞书法欣赏《楞严经》03
实际历史上的蔡卞蔡京两兄弟,性情品德上压根就不是一同人。因为人性政见的歧异,兄弟两势如水火,就差老拳相向了。比如蔡京任大奸臣童贯担任西藏制置使时,蔡卞就用力反对,惹得蔡京勃然大怒,恨得牙根痒痒。若非看在一母同胞的份上,以蔡京的狠辣的性情,蔡卞被整死十次都不停了。就因为摊上一个不可靠的兄长,奸臣这些罪名,蔡卞一背就是一千年。所以说坑爹不可怕,可怕的是坑弟。最终不得不提及一点,蔡卞还有一位闻名的三叔,就是人称“拗丈夫”的王荆公。能得王文公强调,招之为婿的人,人品应该不会太差。
www.8522.com ,蔡卞书法欣赏《楞严经》04
蔡卞(1058-1117),字元度,蔡京弟,王文公婿,兴化仙游(今属湖北南阳浮宫镇)人。熙宁三年(1070)与蔡京同登贡士第,官至观文殿硕士、检校太傅。与蔡京同登神宗熙宁三年(1070)进士,调江阴主簿。元丰中,历同知谏院、侍太师。拜中书舍人兼侍讲,进给事中。哲宗立,迁礼部刺史。使辽还,以龙图阁待制知宣州,徙江宁府,历扬、广、越、润、陈五州。绍圣四年(1097)。拜里正左丞。徽宗即位,诏以首脑殿大博士知江宁府,连贬少府少监,分司汉中。逾岁,起知大名府,徙济宁,擢知枢密院。与京不合,以首脑殿大学士出知青海府。旋拜昭庆军刺史。入为侍读,进检校参知政事、开府仪同三司。政和七年卒,年六十。谥“文正”。《宣和书谱》称其:“自少喜学书,初为颜行,笔势飘逸,圭角稍露,自成一家,亦长于大字。”书法圆健遒美,晚年所书有兼人之力。《墨林快事》称其书:“胜于京,京又胜于襄,今知有襄,而不知有他蔡,名之有幸不幸若此。”
蔡卞书法欣赏《楞严经》05
蔡卞小时聪颖敏悟,就读于枫亭塔斗山青螺草堂(后易会心书院),他翻阅过目不忘,文思敏捷,能把《三字经》、《千字文》等启蒙读物倒背如流,《四书》、《五经》经典也游刃有余于心,且史籍方志,百家杂说,国家法典无不浏览殆遍,触类旁通。他学识渊博,满腹经纶,才华出众,名闻乡里。赵顼熙宁三年(1070),蔡卞与胞兄蔡京同科举登贡士第,翌年,被授任山(英文名:rèn shān)西江阴县主簿,其时当地大富豪顾新元等人,趁着青黄不接之际,借谷物于庶民,利息高出平日一倍。蔡卞同情百姓疾苦,极力推行王文公的青苗法,断然开仓借粮,以解百姓火急,煞住不法富人趁火打劫的放肆气焰,免除农民受到高利贷剥削之苦,因此受到王荆公着重,招他为婿。
神宗元丰五年(1082),卞任国子直讲,崇政殿侍讲,不久又擢为起居舍人,同知评院侍里胥,后一再以王安石执政亲嫌辞,拜中书舍人兼侍讲,进给事中。哲宗即位(1086),高滔滔临朝摄政,授司马光为相,撤除新法。卞改任礼部都督,出使辽国,受厚礼接待,后因病回朝。他以龙图阁侍制知宣州、江宁及扬、广、越、润、陈等五州。当时曼谷是宋廷对外贸易的要紧港口,宝物凑集,但她一毫莫取。徙越州时,海外商人以蔷薇露洒其衣裳送之,以示敬重。
蔡卞书法欣赏《楞严经》06
哲宗元八年(1093)高正仪亡故,哲宗亲政。蔡卞复为中书舍人,兼国子修撰、与曾布等人以王文公所遗《日录》为根据,较合理地编撰了《神宗实录》,对诬篾王文公变法之词加以批驳。亦因而使元大臣吕大防、范祖禹、赵彦若、黄山谷道人等保守派皆获谴遭贬,而卞迁翰林大学生。绍圣二年(1095),蔡卞拜为首相右丞,四年,转拜御史左丞,他与章等人在“绍述”的名义下,力主苏醒王文公新法,上欺天皇,下胁同列,中伤善类。他又密疏圣上,请天子下旨施行,并欲追废元间政事实际主持者高皇后的“宣仁圣烈”的谥号。
蔡卞书法欣赏《楞严经》07
史称蔡卞人品低下,但历代对其书法却多有好评。宋《宣和书谱》称:“卞自少喜学书,初颜行,笔势飘逸,圭角稍露,自成一家,亦长于大字。晚年高位,不倦书写,稍亲厚者必自书简牍。”以书名自负的米南宫对有宋一代诸多书家多有微词,对上谓“蔡京不得笔,蔡襄勒字,沈辽排字,黄庭坚描字,苏仙画字,臣刷字”,而显贵蔡卞“得笔”(见《海岳名言》)。而明安世凤步米颠后尘,在《墨林快事》中称:“卞胜于京,京又胜于襄,今知有襄而不知有他蔡,名之有幸不幸若此。”他把蔡卞推到海上道人、黄山谷、米南宫、蔡襄“宋四家”之一的蔡襄之上。蔡氏兄弟政声不佳,史称蔡卞上欺圣上,下胁同列,诋毁善类,其奸恶过章淳。但明王元美则称“其书圆健遒美,有兼人之力,而时以已意参之,盖有书笔无书学者,要之不得以人废也”,肯定了其学养与书品的涉嫌。方豪以《断碑集》名世。嘉靖元年(1522)五月八日,他见此碑发出了“方豪再观,呜呼!君子何以人废书乎”的慨叹。
测算,蔡卞“自成—家”得力于“得笔”。而米颠是书法史上先是个提议“得笔”概念的人。得笔就是得笔法、守笔法。米南宫《群玉堂米帖》中还说:“得笔则细如髭发亦圆,不得笔虽精如椽亦扁。”那里“圆”“扁”即指线条品质,“圆”即圆劲,指线条有立体感,“扁”即扁薄,指线条飘浮。“得笔”是书法线条的要害技术标准。初学黑体,以蔡卞《楞严经》为模本也真是正途。
蔡卞书法欣赏《楞严经》08
蔡卞【楞严经】刻石原文释文:觉海性澄图,图澄觉元妙。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相想澄国土,知觉乃百兽。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初心人三昧,迟速分裂伦。色想结成尘,精子不可能彻。如何不明彻,於是获圆通。味性非本然,要以味时有。其觉不恒一,去何获圆通。触以所角明,无所不明触。合离性非定,云何获圆通。法称为内尘,凭尘如所有。能所非遍涉,云何获圆通。见性虽洞然,明前不明后。四维亏一半,支何获圆通。鼻息出入通,现前无交气。支离匪涉入,云何获圆通。舌非入无端,因味生觉了。味亡了无有,云何获圆通。身与所触同,如非圆觉观。涯量不冥会,云何获圆通。知根杂乱思,湛了终无见。思量不可说,云何获圆通。识见杂三和,话本称非相。自体先无定,云何获圆通。心闻洞十方,生於大因力。初心不可能入,云何获圆通。识见杂三和,话本称非相。自体先无定,云何获圆通。心闻洞十方,生於大因力。初心汉有入,云何获圆通。鼻息本权机,只令摄心住。住成心所住,云何获圆通。说法弄音文,开悟先成者。名句非无漏,云何获圆通。持犯但束身,非身无所束。元非遍整个,云何获圆通。神通本宿因,何关性分别。念缘非离物,云何获圆通。若以地性观,坚碍非通达。有为非圣性,云何获圆通。若以水性观,惦念非真实。如如非觉观,云何获圆通。若以火性观,坚碍非通达。有为非圣性,云何获圆通。若以水性观,牵记非真实。如如非觉观,云何获圆通。若以火性观,厌有非真为。非初心方便,云何获圆通。若以风性观,动寂非无对。对非无上觉,云何获圆通。若以空性观,昏钝先非觉。无觉异菩提,云何获圆通。若以识性观,观识极度住。存心乃虚妄,云何获圆通。诸行是风谲云诡,念性元生灭。因果今殊感,云何获圆通。我今白释迦牟尼,佛出婆娑界。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离苦得解脱,良哉观音。於恒沙动中,入微尘佛国。得大自在力,无畏施众生。妙音观世音菩萨,梵音海潮音。救世悉安甯,出世获常住。我今启世尊,如观世音所说。譬如人静居,十方俱击鼓。十处一时闻,此则圆真实。目非观障外,口鼻亦复然。身以合方知,心念纷无绪。隔垣听声息,遐迩俱可闻。五根所水齐,是则通真实。音声性动静,闻中为有无。无声号无闻,非实闻无性。声无既无灭,声有亦非生。生灭二圆离,是则常真实。纵令在希望,不为不思无。觉观出思惟,身心无法及。今此娑婆国,声论得宣明。众生迷本闻,循声故流转。阿难纵强记,不免落邪思。岂非随所沦,旋流获无妄。阿难汝谛听,我承佛威力。宣说金刚王,如幻不思议。佛母真三昧,汝闻微尘佛。一切秘密门,欲漏不先除。畜闻成过误,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闻非自然生。因声盛名字,旋闻与声脱。能脱欲何人名,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脱,见闻如幻翳。三界若空花,闻复翳根除。尘消觉圆净,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尘登如在梦。谁能留汝形,如切巧幻师。幻作诸男女,虽见诸根动。要以一机抽,息机归寂然。诸幻成无性,六根亦如是。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一处成休复,六用皆不成。尘垢应念消,成圆明净妙。余尘尚诸学,明极即释尊。丰田及阿难,旋汝倒闻机。反□□自性,性成无上道。圆通实如是,此是微尘佛。一路涅盘门,过去诸释迦牟尼佛。斯门已形成,现在诸菩萨。今各人圆明,未来修学人。当依如是法,我亦从中登。非唯观世音菩萨,诚如佛释尊。訋我诸方便,以救诸末劫。求出世閒人,成就涅盘心。观音□□,自余诸方便。皆是佛威神,即事舍尘劳。非是长修学,浅深同说法。顶礼如来佛藏,无漏不思议。原加被将来,於此门无惑。方便易形成,堪以教阿难。及末劫沈沦,但心引根修。圆通超余者,真实心如是。元符二年十12月十三天莆阳蔡卞书□寒笔冻殊不可能□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希有。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祇获法身。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伏请释尊为声明,五浊恶世誓先入。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大雄大力大慈悲,希更审除微细惑。令我早登无上觉,于十方界坐道场。舜若多性可销亡,烁迦罗心无动转。建中靖国元年冬十六月八日池阳慧日院南轩读此偈明石九奏□□崇宁元年十十一月鄱阳齐□施刻于灵岩寺住持僧法净照大师赐紫仁钦立石匠人牛诚刊
蔡卞书法欣赏《楞严经》09
蔡卞书法欣赏《楞严经》10
蔡卞书法小说《楞严经》11
蔡卞书法文章《楞严经》12
蔡卞书法小说《楞严经》13
蔡卞书法作品《楞严经》14
蔡卞书法文章《楞严经》15
蔡卞书法作品《楞严经》16
蔡卞书法文章《楞严经》17
蔡卞书法小说《楞严经》18
蔡卞书法文章《楞严经》19
蔡卞书法文章《楞严经》20
书法作品欣赏《楞严经》21
书法文章欣赏《楞严经》22
书法文章欣赏《楞严经》23
书法文章欣赏《楞严经》24
书法小说欣赏《楞严经》25
书法小说欣赏《楞严经》26
书法文章欣赏《楞严经》27
书法小说欣赏《楞严经》28
书法小说欣赏《楞严经》29
书法文章欣赏《楞严经》30
南陈蔡卞【楞严经】书法31
后周蔡卞【楞严经】书法32
更加多书法小说欣赏